“仅需12000元就可以做面部筋膜提升美容手术。”家住山西的张女士轻信了一家医疗美容机构在小红书上的低价宣传后,千里迢迢来到。在美容院工作人员的宣传鼓动下,张女士网贷了15000元,共付款26000元,接受了面部筋膜提升和吸脂美容手术。然而当她回家后发现,颧骨吸脂效果全无,下颌骨还出现两个坑。
2024年10月的一天,家住山西的张女士在小红书平台上浏览时,看到淮安市清江浦区某医疗美容机构美容技术宣传视频,随后添加了工作人员微信。在微信交流中,工作人员向张女士承诺该机构美容技术成熟且效果有保证,会全程负责,整个手术费用仅需12000元。
这让张女士忍不住心动起来,在工作人员的竭力宣传鼓动下,她千里迢迢从山西来到这家美容机构进一步咨询。然而,到了该美容机构后,一群人围着张女士,七嘴八舌,一会儿这里要整,一会儿那里要整,总的需用竟高达26000元。
“你们不是宣传只需要12000元吗?”面对张女士的质疑,工作人员告诉她,因为张女士的面部情况特殊,12000元效果很难保证。当得知张女士只带了13000元后,工作人员反复劝说可以网贷支付,后面慢慢还。
“既然来了,就做吧,做完了,肯定漂亮。”听到工作人员的这句话,张女士感觉不能白跑一趟,最终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网贷了15000元,共预付了26000元,接受了面部筋膜提升和吸脂美容手术。
回家过了一段时间后,张女士发现不仅颧骨吸脂效果全无,下颌骨还出现两个坑。“这可怎么办?”张女士和美容机构工作人员多次联系要求修复和退费。然而工作人员起初只是一再表示,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不需要修复。最后索性告诉张女士,当时给张女士手术的美容师已经离职,不可能退费的。
万般无奈之下,张女士向清江浦区消保委进行了投诉。接到投诉后,清江浦区消保委工作人员立即前往该美容机构做出详细的调查。经查,该美容机构在小红书上宣传的美容项目内容及费用与实际不符,没有签订美容服务合同,没有开具收费票据,并且收款的是美容师个人微信,没有用单位名义收费。
“随着医美行业的兴起,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发生了与张女士相似的情况。”清江浦区消保委工作人员介绍,一些医美机构利用消费者追求美丽的心理,以低价宣传为诱饵,将消费者吸引到店后,再通过面诊、话术等各种方式不遗余力地推销高价项目。当消费的人在是否购买高价项目上犹豫不决时,他们便会迅速抛出“医美贷”这颗“糖衣炮弹”。许多消费者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对“医美贷”的风险认识不足,很容易在不经意间陷入网贷陷阱。
最终,经清江浦区消保委工作人员反复调解,美容机构同意免费为张女士进行面部修复,并退还6000元。
为引导众多购买的人理性看待医美需求,正确选择医美机构,近日,清江浦区消保委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慎重对待医美消费,别让“美丽”成为一种伤害。
近年来,夸大医美效果、发布涉嫌虚假宣传的医美广告偶有出现,针对此类广告,消费者要擦亮双眼,学会辨别,避免落入虚假违法广告陷阱。
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机构时,要查验医美机构的经营许可证件,医生有没有医疗执业资格,并核实医疗器械的相关信息,避免因接受不合格的医美服务而受到伤害。
医疗美容服务是一种医疗行为,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复杂性和一定的风险性。在医疗美容前,消费者应当对所做的医疗美容项目的信息和内容充分了解,与主诊医师充分沟通,知悉该项目的风险性与禁忌症,谨慎选择,切勿过于追求美丽而忽视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市场监管总局下发了《医疗美容消费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供营利性美容医疗机构与接受医疗美容服务的消费者签订服务合同使用。建议消费的人在接受医美服务前,务必与医美机构按照《医疗美容消费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合同,并明确医疗美容的具体项目、费用支出、有效期限、双方权利和义务,商家承诺的医美效果等,并格外的注意商家是不是真的存在减轻自身义务、加重消费者责任的不平等条约,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消费者可事先登录药监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医美机构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是否经依法批准和注册,同时查看产品生产日期、产品质量合格证、适合使用的范围和需要注意的几点等,以防购买到假冒伪劣或者过期失效的产品。
如发生争议,及时与医美机构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拨打1234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或通过其他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